“中国油企打破欧美企业垄断 成科威特最大钻井承包商”
科威特的国土面积相当于北京市,但石油储量占世界的10%左右。 长期以来,在这个世界大型石油制造商竞相竞争的舞台上,欧美企业占主导地位,没有中国石油公司的位置。
现在情况变了。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企业在科威特执行各类工程承包项目64个,涉及油田服务、勘探、炼化、住宅、基础设施、电信等行业,合同总额137亿美元。
中国石油公司进入科威特市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在沙漠工作期间,中国石油工人面临着哪些环境挑战? 本报日前访问了位于科威特南部阿马迪州的布尔干油田,寻找线索和答案。
通过努力创造业绩,将中国的石油装备带动世界
截至中午,位于沙漠地区的布尔坎油田气温接近50℃,地表温度更是达到了70℃。 滚动的热浪挑战着人类生存的极限。 周围除了很少的骆驼,很少看到其他动物。
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工程企业中标的石油钻井项目分布在这里。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一跃进入科威特市场,逐渐打破了欧美企业对挖掘装备的垄断,现在成为科威特最大的挖掘承包商。 中国石油公司以实力赢得市场,以努力创造卓越业绩,为科威特石油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中石化国际石油工程企业科威特分企业总经理张从邦率领三人小组开拓科威特市场。 来到科威特,科学家对我们没有热情,怀疑中国人能否优质完成项目。 我那时觉得一定会开天辟地成为中国石油公司的正名。 张从邦向本报记者坦白了。
张从邦和他的团队首先深入沙漠地区,了解同行的竞争对手。 通过解体,他们发现,与中国企业与国际知名钻井企业相比,具有价格特点的当地钻井企业相比,更具有技术特点。
经过充分准备和周密测算,2009年4月,在激烈的投标竞争中,以0.2%的报价特点,中国企业获得了8.6亿美元15台挖掘机的挖掘合同,一举进入科威特市场。
据张从邦回忆,当时白天黑夜都在转圈,没有时间做饭,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简单地煮面。
迄今为止,中东钻井市场一直是欧美装备的天下,包括科威特石油企业在内的业主要求钻井承包商统一配备欧美设备,对天花板驱动、水井封锁器等关键设备的要求更为苛刻。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推动中国设备进军海外,张从邦一方面积极与国内制造商联系,了解国内设备的技术特点,帮助国内制造商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拥有国产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数据,使科威特国家石油企业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张从邦表示,科威特石油企业首先‘ 的名义引进封井器等中国设备,最终质优价廉的中国设备得到了科方的赞同。
据介绍,目前科威特市场引进中国国产设备超过43亿元,全套设备国产化近100%,不仅支持了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公司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石油装备走向世界,也一举打破了欧美设备在中东地区的垄断。
科威特国家石油企业副总裁阿德·; 坎理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制造业已经有了优越的现代领域标准,通过运用这些机械和设备,我们的石油生产正在加速。
每天从挖掘现场回到生活地区,满是沙子就像出土文物一样
在挖掘现场工作必须戴头盔和太阳镜,全身穿着厚重的工作服,脚上穿着厚重的鞋,在风沙天气中戴洗脸巾。 做了这些防护后,记者只在现场走了10分钟,全身就湿透了,脸上更是火辣辣的灼热感。
在科威特和伊拉克边境附近的282个井队中,井队长徐建雄指挥工人们进行挖掘工作。 记者在测试气温时,达到了47℃。 徐建雄说:“这很凉快。 今后两个月最高气温将达到55℃以上。 由于徐建雄1月来到科威特,长时间在室外工作,这位80多岁的湖南年轻人与同龄年轻人相比显得苍老。
徐建雄随身携带30毫升矿泉水,他说:“如果是这样的水,我们每天至少需要喝20瓶。 我出汗太多,几乎不需要去厕所。 这种环境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上次回国度假被检查出肾结石。 对此,徐建雄毫无怨言,既然选择了当石油工人,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沙尘暴也是对工程的严峻考验。 科威特的国土大部分被沙漠覆盖,进入沙尘暴季节后,大风几乎每天席卷漫天黄沙,令人感到窒息和绝望。 在极端的沙尘暴中,大部分工作只能暂停,但在有点关键的生产岗位上,还是有工人多次工作。 282井队的工人谭橙说,每天从挖掘现场回到生活区,被沙子覆盖着像出土文物一样,摇晃着衣服,落下的沙子足够有两三两了。
中企业的技术力量支持科威特实现国家战术
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全球石油工程服务市场遭遇寒冬。 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工程企业科威特逆势而上,在国际投标中再次获得11亿5000万美元钻井合同,创下中石化海外钻井最大年度新合同纪录,成为科威特最大的钻井承包商。 目前,科威特企业拥有53台钻机,占科威特钻井市场的45%以上的份额。
科威特石油储量丰富,但基础工业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科威特国石油企业试图提高石油产量,但力所不及。 为了将石油财富转化为工业资本,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科威特政府制定了年产石油400万桶,稳定生产至2030年的战术目标。 中国石化队的到来为科威特国家战术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现实支持。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钻机累计运行提前4249个钻机日,为科威特国家石油企业额外开工100多个生产井,相当于每天增产原油20万桶; 截至年底,累计完成钻探737口、修井2742口,每口井平均比设计建设周期提前3天至5天,这意味着每天增产原油30万桶。 为科威特增加200口生产井相当于每天增产原油30万桶。
从当初的3人队伍到现在当地最大的挖掘运营商,中石化旗下胜利、中原、华北、西南、华东共5个地区企业的53支队伍,中外3000多名员工在科威特辛勤工作。 截至年一季度,累计新签订合同额30亿1100万美元,成为中科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科威特驻华大使王志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威特位于丝绸之路连接东西的重要节点,是早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签署相关合作文件的国家,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 未来的中科两国将‘ 以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为契机,不断培育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油气、能源、金融投资、科技等行业的合作,使合作成果更好地惠及两国人民。
免责声明:风暴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