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国内农产品价钱高于国际 但进口绝不能全放开”
9月23日,第三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东辅楼202吴文政报告厅举行,众多学术界专家、行业精英、经济汇聚一堂,共同发现全球趋势,分析中国经济。 注意者网作为媒体得到支持,特别是参与报道。
在上午的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实务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率先就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陈锡文说,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的现象,且这两种现象并存,结构矛盾突出。 这背后凸显出的问题是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 由于内外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我国国内的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但我们不能全部依赖进口。
以下是陈锡文的演讲全文。
今天我想谈一下目前正在推进的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从数据来看,过去的12、30年,可以说是中国农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之一。 我国粮食产量从2003年的8614亿斤增加到全年12429亿斤,平均年增长幅度在300亿斤以上,这相当大程度上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保证了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民改善自己的生活。 而且农民在这种快速增长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2003年,全国农民纯收入只有2220元,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36元,增长幅度很大。 这些数据给了我们很大的喜悦。 当然另一方面,许多人关注的是,当前的中国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习主席指出,农业的首要矛盾已经从数量不足转移到结构性矛盾上。 他是这样叙述的。 在中国,一点主要农产品出现阶段性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的现象,而且这两种现象并存,故称之为结构矛盾。 当然这只是表象,背后的实际原因,或者更深层次的原因,首要的是中国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 另一方面,在一部分农产品中,大豆等国内市场诉求正在迅速发展。 但是,我们的国产大豆产量这几年持续下降。 于是,进口的大豆数量在增加。 去年,我们进口大豆8400多万吨,占世界大豆出口量的三分之二,但我们自己只生产大豆1200万吨,所以目前中国市场诉求的大豆85%以上依赖国际市场,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
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有些产品像玉米一样,我们的增长幅度非常大。 玉米年产量约4500亿斤,是我国三大谷物中(稻谷、小麦、玉米)产量最高的品种。 但是,随着玉米量的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玉米进入了仓库。 与此同时,玉米及其替代品在国内的大规模进口也未受到阻碍。 年我国进口的玉米和玉米替代品共计4000万吨、近800亿斤,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的玉米市场,800亿斤的规模被国际市场所占。
这有几个根本原因。 一个原因是有市场,但不能生产,另一个原因是能生产,但卖不出去。 根本原因是习大大总书记所述。 一个是综合效益不高,另一个是国际竞争力不强。 这是中国农业进一步快速发展,面临的需要应对的问题。 这个困境越久,我们农产品的市场可能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农产品占有,农民生存空的时间也越来越小。
头一两三年,有意见认为大宗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很低,国内市场反而需要财政补贴,农民利润也不大,为什么还要生产这么多粮食? 再进口一点不好吗? 这个说法也许有道理,但面临着实际的问题。 一个问题是近年来,例如这十几年来,国际上可出口的谷物约3.5亿吨、7000亿斤,已知我国的粮食诉求大致接近13000亿斤。 所以,我们可以有很多外汇,也可以买一些粮食。 但是,即使国际市场上的粮食全部被我们买下,也满足不了中国的诉求。 而且,如果中国的粮食进口变大,这样的国际粮食贸易框架就会崩溃,国际食品价格会大幅上涨,中国的进口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而这种水落到我们身上,这是现实的问题。
第二个现实问题是,中国是世贸组织成员,世贸组织成员都有义务将自己的市场向国际开放,都有合理保护自己产业、保护自己劳动者的权利。 因为进入世贸组织时,我们通过艰苦的谈判获得了我国农产品对外开放的限度和保护的权利。 当然,这些权利和规则也是世贸组织承认的。 例如,粮食的关税配额制度。
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这种情况。 关税配额制度是指我国允许国际市场进入我国内市场的产品。 如果进口数量没有超过我国约定的关税配额数量,我们对此实行低关税,但进口数量超过约定的配额数量后,我们实行高关税。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年关税配额进口小麦936.2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约占我国粮食产量的3.5%至4%,所有进口对我们都没有很大的冲击。 这些产品实际上已经进口了10多年,但关税配额从未消失过。 进口关税配额内的大宗农产品时,我们约定的关税率非常低,仅为1%,可以无视不计。 但是,如果进口数量超过了我们约定的关税配额,很抱歉,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要提高关税,会有多高呢? 上升到了65%。
由此可见,如果想多进口一点粮食,你就不能对人提高关税。 否则,如果没有人进来,我们只需要主动向世贸组织申请,提高我们的关税配额承诺,或者我们主动放弃关税配额,随便进去就行了。 我认为这件事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大的政治问题,世界各国都非常慎重地应对了这个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有关税配额制度的保护,实际上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农产品并没有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 因为那里有65%的关税防护墙。
当然,我们自己需要紧迫感。 因为,我们现在农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 例如粮食、棉、油、糖、肉、奶。 这都是离不开老百姓生活的产品,我们进口的。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能生产,而是生产的东西比人的价格贵很多,所以给了国际农产品进入中国的机会,压缩了中国农产品的利润空之间。 这个价格差有多大? 从年到现在的情况来看,谷物的价格水平大体上比国际市场平均高出30%到50%,大豆大致高出40%到50%,棉花大致上比国际市场高出30%到40%。 糖比国际市场大致高60%,肉类、牛羊肉大致比国际市场价格高70 %~80 %。 奶类的价格,是去年世界鲜奶生产者的价格,奶农卖给食品工厂的价格,世界平均价格为1.85元一升,我们的价格为4元5分。 这些情况,我们的农业确实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要改变这种情况,应该说是我们非常紧迫的任务。
很多人问,中国农产品价格怎么突然这么高? 坦率地说,直到上个世纪,十几年前,我们还不用担心国际市场农产品的价格。 因为,我们的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 但是,进入21世纪,最初的十年后,正如我刚才所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各国,有能力的国家为了避免经济断崖式下跌,采取了刺激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向市场投入了大量资金。 而且2009年以后,年内发生了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大宗产品的价格急剧上涨,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提高各国的经济,所以,如果短周期过去之后的年末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与年相比,年内通货膨胀以后的农产品价格将会上升。
由此可以看出,另一方面,中国在2008年以后,确实没有控制要素价格,因此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上升,价格也急速上升。 国内农产品价格比国际市场高30 %~50 %,但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下跌35 %~45 %,因此是一种互动关系,不是单纯的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价格上涨,而是国际市场诉求不足、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关键
具体分析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在近七八年间上涨这么大? 当然,首要责任是我们不控制要素价格,土地租金、租金利息和劳动价格大幅上升,政府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必须提高这些最重要的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 最低购买价格持续上升,正好遇到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跌,价格差距扩大。
当然,实际上有更多复杂的原因。 例如,当世界能源产品价格下跌时,世界生物质能源开始退出。 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主要是粮食产品、玉米和油菜籽。 退出的生物质能生产能力进入粮食市场,粮食市场进一步供给过剩,价格进一步下跌。 全球油价大幅下跌,海运价格暴跌。 粮食产品和大宗商品都通过海运进行贸易。 如果从一吨粮食,例如墨西哥湾运到广州黄浦港,一吨的运费相差五六七十美元。 这也影响了进口后农产品的价格。
当然,另一个大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坚挺,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升值,因此,这个原因非常多且复杂。 但无论如何,如果没有信心应对我们现在面临的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进口,结果是什么? 最重要的问题是,过度进口,将威胁中国农业产业的安全,威胁中国数亿农民的生活安全。 因为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还来不及大规模吸收农民,从这个角度来说,产业安全和农民安全比我们常说的粮食安全更为紧迫。
正因为面对这样严重的问题,我们第一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第二也绝对不可以贬低自己。 感觉中国农业倒下了,与这种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中央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首先改革了新疆棉花和东北大豆的临时贮藏制度,然后改革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油菜籽价格制度。 从2007年开始,对东北地区玉米、东北四省区玉米进行了价格体系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所以,我认为我们目前要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至少应该围绕四个基本方面进行。
第一,确保市场机制在配置农业资源中切实发挥作用。 2003年以后,与当时相比,粮食每年减产,已经供不应求。 在这种情况下,从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开始,主要农产品的价格由政府决定,越来越高的价格,越来越远离市场,第一改革没有展开,而是对重要农产品实行了定价,加价分离的政策。 因为以前价格太高,所以政府的定价包括了对农民的补贴。 如果市场要在定价中真正发挥作用,只有从价格中剔除对农民的补贴这一部分,才能满足市场的期待和要求。
这项改革从去年年初到现在,约有两个生产周期在东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玉米价格最高时每年1.12元一斤,现在东北地区的市场价从7毛到8毛1斤,这样基本可以阻止进口。 玉米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也开始有利于下游的玉米加工公司、饲料公司,整个产业链被激活。 我现在正在认真总结经验。
当然稻谷、小麦和玉米有很大不同。 玉米90%以上是工业原料和饲料,稻谷和小麦是口粮,中央对稻谷和小麦的改革非常慎重。 从前年开始,早籼稻今年降至1、3元。 我谈的是政府决定的最低收购价,粳稻从1.55元/斤下降了1.5元/斤。 这个过程非常慎重,渐进。 这就需要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体系改革,推进农民补贴制度改革,推进粮食收购制改革,并采取其他方式向农民提供剥离价格的补贴,要采用世贸组织许可的规则,支持农民收入,支持农民耕地保护。
第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中国是世界大豆的原产地,上个世纪时,中国的大豆无论产量、出口量都长期居世界第一。 现在和过去不同了,农民不愿意种植,大豆产量低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亩平均产量254斤,其他年份没有达到过250斤/亩。 即使在政府定价的时候,对大豆的目标价格也是2.4元一斤,亩产250斤,总收入在600元左右。 目前,在东北地区正常情况下,玉米亩产一般在千斤以上,种玉米总收入7,800元。 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很清楚。 农民不愿意种植大豆是因为利润低,这是因为我国大豆科技进步太慢了。 目前全球大豆平均亩产370到380斤,我们只有250斤。 如果不把这块短板填上,无论花多少钱,农民都不容易想栽培。 如果采取过去的方法,如前面所说,即使政府出每斤2.4元的价格,从农民那里收到的大豆的价格也超过4800元,现在从南北美国进口的大豆被运输到中国港口,用税还清的价格,最低也只有3000元。 我们每吨大豆贵1800元,这个价格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处理。
第三,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从农村开始的改革是普遍实行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以前的构想是鼓励土地经营权转移,集中土地实行耕地规模经营。 有效果吗? 有。 30多年来,我们农民承包的土地有35%已经流转。 承包的土地农户全国有2亿3千万户,其中有7千万户农民,或多或少地采用了自己的土地给别人。 这个数字很令人鼓舞,反过来说,你会发现还有70%的农户,是自己耕种土地的承包地。
也就是说,从全国耕地面积来说,耕地的65%是农民自己种植的。 所以要推进规模经营,有很多现实的限制。 首先是城市化,是让农民能够稳定地移动到城市中,其次是技术进步等其他事情。 所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只是其中的一条路径。
另一个数字表明,我们的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迅速直到现在。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规章,我们经营土地50多亩。 我们被称为规模土地经营。 全国有350万户。 目前规模经营的土地是多少? 大约有3亿5000万亩。 其中,各经营者平均从事农业50亩左右。 人均土地七八亩。 获得100亩的经营规模很容易
从技术角度来说,100亩耕地是规模经营,可以使用什么先进的技术装备? 另一方面,推进土地经营权的转移还必须做。 但是,要实现真正有效的规模经营,光靠土地流转是不行的。 所以农民越来越多的创造是什么? 保管土地,让别人代耕,付钱购买社会化服务。 虽然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权没有像这样流转,但通过寄存、代耕、购买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他可以在小块土地中采用最先进、最现代的技术。
美国农民使用的目前最先进的大型拖拉机是550马力的拖拉机,550马力。 我当时从上海下乡到黑龙江。 我在黑龙江边种过地,所以知道什么是机械化。 我也开过拖拉机。 那个时候,我们是东方红54的单元,三五只个体可以种3500亩,那个时候我就已经觉得效率很高了。 但是,看看现在最现代化的,拥有gps和数字地图的最先进的拖拉机。 一昼夜翻地的规模可以达到5000亩。 所以,在其中一个作业季节,应该标准装备。 每一套只有有三万亩的工作规模,才能使它发挥作用。 三万亩,我们依靠土地流转,到什么时候? 但是农民制定了这个方法。 我不挪用土地。 我叫你为我耕地。
因此,这几年出现了许多从事社会化服务的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农民专家。 我买的大型农机,不是我家自己用,也不是我村用,镇上一半的土地都能提供服务。 这样,农民不仅可以依靠土地,还可以通过创新经营方式,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享受农业现代化的成果。 要认真总结这些经验,使中国的农业经营体系更加健全。
最后,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农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农业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被认为是我国农业经营土地规模太小,制约农业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这种解体有一定的道理。 另一方面,世界大宗农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首先是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1560个国家从事农业生产。 你真要和新大陆的国家比较竞争力,并不是比不过他。 中国需要应对的是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农业人口的转移问题,我们将来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呢?
我看到一些同志提出,坦率地说,他只考虑农业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不考虑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吗? 那个解决不了中国的农村问题。 如果你硬要让农民离开土地,他找不到更好的就业,也得不到更好的收入。 那个会成为大问题。 所以我们在谈论提高一个产业的效率。 而且,你必须考虑就业问题。 依靠这个产业的人怎么办?
我们改革开放40多年来,出现了许多比较成功的经验,如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小平谈乡镇公司异军突起,大家无不欢欣鼓舞。 当时全国有2千万家以上的乡镇公司,到乡镇公司工作的中国农民有1亿2千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我认为中国的农业问题终于可以处理好,迅速发展了乡镇公司。 但是,乡镇公司辉煌的是十年,此后,大家都看不下去了,乡镇公司退潮,大家汹涌的民工潮再次出现,大量农民进城,现在我们农村有1亿7千万多人,到了乡镇以外的地方工作。
我想我们还可以用民工潮这种方法基本处理农民的就业问题。 前年,全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只增加了63万人,去年只增加了50万人。 我想大家一定也观察到了。 最近一两年,政策层面、媒体层面也经常说,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现在有点农民在说。 几年前,你让我们进城打工,现在又叫我们回乡镇去,到底叫我们去哪儿呢? 是大势所趋。 据去年年末统计,农村常住人口超过5亿9千万,接近6亿人。 1949年,我们建国时,全国总人口为5.4亿,农民只有4.8亿。 我们多年来走过了六七十年的现代化历程。 农民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建国初期有所增加。 所以中国要大规模转移农村生活的人口,实现人口城市化,并不容易。 这需要我们认真考虑。 为什么要让农民工返乡创业,这只是一个方面,但实际上从农民工的规模、城乡就业结构来看,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努力创造农民的第三就业空之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期间,耕地不是让农民去乡镇社,而是转换为乡镇社,另外在城市里打工,现在在城市里打工 至少在这个阶段,如果容纳不了那么多,就会让他返乡,但是回到家乡推进创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快速发展,各种报道很多。 据今天早上的报道,农村网购业者,头八个月,已经超过了七千亿,从没有过,但从无到有,带动了多少人的就业。 一个乡村旅游,一个休闲农业,正如大家所知,我们去年的国内游客数量达到了44亿,其中一半去了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有5800多亿,这些在以前都不存在。 非常重要的原因,为什么农产品会有网购电子商务商,为什么城市生活者需要去乡下旅游,非常重要的是新的诉求产生,农民收入上升,有新的诉求,农村如何应对?
所以,下一步农业的迅速发展,面临着许多尖锐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 但是,请认真看我们的农业。 中国农业这个问题,不是你想放弃就放弃,而是关系到五六亿人、七八亿人的生活,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政治安全。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不能放弃。 不要贬低自己。 当然,我知道你面临着很多巨大的困难。 但是,我希望凭借中国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党的领导下,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处理这些问题。 谢谢你。
免责声明:风暴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