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取消门诊输液医学行为 遏制过度医疗”
据中新网报道,8月30日,曾经以中医诊疗为首要治疗手段的中国,被称为每年人均8支输液大国。 年,随着江苏省政府在部分医院终止门诊输液医学行为,山西长治等地也相继进行随访,小感冒大输液畸形医疗状况正在改善。
据新闻网报道,静脉输液是国际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法,吃药不打针、打针不输液都是世卫组织明确合理的给药方式。 但是,在很多国民心中,输液成为了最简单快捷的治疗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输液量超过百亿瓶,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输液副作用。 国际平均输液量为2.5-3.3瓶/年,我国为8瓶。
长期以来,滥用抗生素、静脉输液泛滥等过度医疗行为在中国备受诟病,但在此期间,中国政府致力于遏制上述不合理的医疗行为,改变民众就医习惯,回归医疗普惠公益性质。
距离中国内陆城市山西长治卫生部门取消门诊输液通知已有近一个月。 最近,记者走访了该市主要官办医院长治市人民医院、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等多家医院,发现接收门诊输液患者的大厅里摆着陈列柜空,门锁得很牢。 长治市人民医院护士长芦飞告诉记者,到了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这里的20个座位都坐满了。
住在山西农村的吕金梅,每年春天或秋冬都有来往,不管有无疾病,都要向当地的村庄卫生所静脉输液,第一天注射消炎液体,第二天和第三天注射脂肪乳(能量补充药)。 她从很多人那里听说,这样可以保证一年四季不生病。
静脉输液这种国际上最危险的给药方法在中国广泛的农村流行。 和吕金梅一样,大多数人迷信输液,也有迅速消除疾病、防病的效果。 一项公开数据显示,全年中国输液市场容量在100亿瓶(袋)以上,相当于13亿人口人均输了8瓶输液,远远高于国际人均2.5到3.3瓶的水平。 中国首个以省级卫生部门名义停止门诊输液的江苏省,南京三综合医院全年门诊输液量基本在20万人以上,占就诊量的10%。
静脉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袭性操作的范畴,相当于小手术,因此不在门诊提供输液被认为是国际医疗惯例。 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容易出现静脉炎症等副作用,特别是输液引起的抗菌药物滥用,最终导致无药化。 山西省长治市医政科科长王玉华坦言,输液通常是只对急诊、危重患者不能吃饭的患者采用的最后一种给药方法。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晏英认为输液医学行为在民间盛行是受诱惑的结果,政府对公立医院投资不足,医院长时间‘ 用药物喂养医生,‘ 多开药,多检查,加大处方追求经济收入。 晏英为记者算账,疗效相当时,一盒口服左氧氟沙星片剂(消炎药的一种),价格为12元人民币,可服用3天; 同样的药品,静脉注射一天的消费超过100元,三天的消费接近400元,相当于口服药物的30倍。
近年来,我国政府启动的医疗体制改革重点之一是减少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水平,体现医务人员的社会价值。 取消门诊输液医学行为也被业内认为是上述医改行为的延伸。
资料显示,从去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外,江苏省共有46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注射抗菌药物,成为我国第一个全面停止门诊输液的省份。 7月下旬,山西省长治市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自年8月1日起在该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停止门诊患者静脉注射抗菌药物,10月1日起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年以来,虽然国家层面没有统一规定,但许多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逐渐确定限制门诊输液的政策。 据媒体报道,从4月7日起,福建三明市全面停止患者门诊静脉输液(儿科除外)。 从5月1日开始,云南省旧市人民医院除急诊科、儿科外,停止静脉注射抗菌药物; 6月1日起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停止门诊输液: 6月2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全面停止成人门诊输液(儿科和肿瘤门诊化疗等特殊输液除外);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所有门诊输液室已取消,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取消门诊输液室,部分急诊输液室被突发或夜间需要输液的患者使用。
但是,多家取消门诊输液的医院遇到了民众多年来形成的就医观念的挑战。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苏莹表示,根据相关规定,经医生评估需要输液的患者,根据其病情缓急转移到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或住院,不需要输液时,我们将尽力解释,大部分予以接受。
要彻底根除不必要的门诊输液行为,需要从医疗制度改革的大视野考虑。 晏英建议,政府的医疗保险必须回归到具有独立于以前价格补偿作用的谈判功能的支付方。 如果医生乱开药,保险企业有权拒绝报销或被吊销医生执照。 并赋予相应的护理、管理等货币价值的体现; 此外,还发挥中医药简、便、廉、检的特点。
免责声明:风暴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