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长楼继伟:鼓励粮食进口 压低工人工资和谈判能力”
财联社25日报道,昨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清华讲座上指出,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为50%+。 当前的关键任务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6.5%-7%的增长,实现全面小康,就要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之前,也就是最后5-7年的时间里,抓紧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处理市场上仍然存在的失真,第
1、一是农业改革,减少各方面对粮食的补贴,鼓励农产品进口。 不要有对抗性的想法。 我想外国会切断我们的粮食。 这样,可以进一步转移农村劳动力,弥补制造业、服务业的劳动力不足,使工资增长率低于生产率增长率。
二是户籍改革,从法律角度出发,必须打破户籍迁移的障碍,允许各地定居租赁住房。 (顺便说一下,要征收房地产税,调节租金比例)。 提供教育、医疗等资源,使转移的人口真正稳定在城市之中。 西部只做省会城市,东部建立城市地带,形成产业链,提升各种服务业。
3、在劳动关系上,不能像欧美各国那样,员工以地区或领域为单位进行合作,与雇主进行强力谈判。 必须让公司和员工进行个人决策,提高雇佣的灵活性。
第四、四是土地改革,把钱交给农村建设用地,就可以像城镇的土地一样移动。 农民自主决定土地交易,不得征用土地。 然后和买地方谈判,如何再就业,如何得到社会保障。
五是社会保障问题,下放国有资本,处理97年以前未支付造成的赤字,降低支付率,建立真正多支付的机制,其他几个比例相应调整,达到精算平衡。 只有各地方自己搞好,国家才能统一。 社会保险是保险,不是储蓄。 个人账户没有继承。 活到什么时候领取到什么时候?
6、还有其他措施。 例如,鼓励创业,灵活就业,创业半年可以就业。 改变计划生育政策等。
7、现在的改革比94年难多了。 必须解决降杠杆、不失速、大力推进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等权衡问题。 要在习主席的指导下坚决完成中、中全会的任务。 已经提出的改革任务,如果一切顺利,就能实现目标。
中国经济安全系列之三十一
江涌
原载《世界知识》2009年第23期
经济自由主义学者提倡市场可以处理所有问题,粮食问题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2006-2008年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给妄想信仰经济自由主义的世界大众带来了深刻而痛苦的教训。 国际市场全部由垄断资本控制,自由竞争将虚浮结束,所谓依靠市场调节,就是听信垄断资本的操纵,使许多国家的粮食安全在国际自由市场的泥潭中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 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耕地不足、水资源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威胁,但最重要的是经济自由主义学者提倡的自由市场。
自由市场的灾难
多年来,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反对穷国在农业上投资过多。 认为世界上数十亿人之所以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因为被生存农业束缚了手脚,应该让他们根据比较的特征重新选择职业。 这样,不仅可以赚钱买粮食,还可以致富。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坐下来论述论道,西方各国和他们运营的国际组织正在积极实践。 这些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经济援助为杠杆,向快速发展中国家推销结构调整计划。 积极敦促受援迅速的发展中国家,让本国农民改种经济作物出口,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降低关税,从海外进口便宜的粮食。 建议国家减少或取消谷物储备,实行依赖民营企业的粮食零库存模式,取消政府管理的粮食供应机构,取消欧洲和美国谷物的关税,取消对肥料和其他农业的投入补贴。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国际组织经济政策的实践相继在国家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国家支持的取消凸显了民间投资的外部风险,不是吸引民间投资,而是吓一跳,导致了农业停滞。 一点点非洲国家在世界银行的鼓励下进行经济调整,集中生产出口用经济作物,结果导致相关经济作物生产过剩,国际市场价格暴跌。 例如,加纳宣传可可豆的种植,使1986-1989年国际市场可可豆价格下跌48%,使可可豆生产国的经济在市场不可预测的变化面前更加脆弱。 imf和世界银行的结构调整计划破坏了受援国政府在农村的投资,使当地的农业生产极为不稳定。 紧随结构调整计划的是世贸组织的自由市场粮食政策,这样拿到补贴的欧盟便宜牛肉进入西非和南非市场,拿到补贴的美国便宜谷物进入许多快速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当地农业生产者相继破产。 由于结构调整计划和自由市场粮食政策的推行,发达国家为自己的农产品开辟市场,消灭了从非洲、中南美到亚洲各国的许多农业家庭,破坏了向本国人民提供粮食和健康食品的能力。 家庭农业是食品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摆脱殖民主义的60~70年代,非洲不仅粮食自给自足,还是粮食净出口地区,1966~1970年间平均每年出口130万吨。 目前,经过结构调整计划和自由市场粮食政策的洗礼,非洲25%的粮食需要进口,大部分非洲国家是粮食进口国。 饥饿成了家常便饭,仅在近三年间,非洲之角国家、南非、中非等地就爆发了粮食危机。 从粮食自给自足开始依赖进口的国家不仅见于非洲,也见于中南美、亚洲。 在198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前,墨西哥和印度等国的粮食可以自给。 自从世贸组织开放农业部门,要求跨国粮食商进入本土市场以来,墨迹等国家已经成为粮食短缺的国家。 从2006年到2008年,由于粮食价格的高涨,约40个国家爆发了民众的骚动乃至暴动。 在孟加拉国、海地、肯尼亚、墨西哥、莫桑比克、巴基斯坦等原本就不稳定的国家,粮食价格高涨导致许多人死亡,人民痛苦加剧,自由市场受害扩大。
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经济和粮食政策不断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和批评,甚至美国彭博信息社在2008年12月发表长篇报道,指责世界银行错误地向贫困国家提出了所谓的结构调整,导致贫困国家从粮食出口国变为进口国。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杰弗里·; 萨克斯:世界银行犯了根本的错误,认为市场可以处理一切。 历史表明,人们首先要生存下去,市场才能运转。 2006年世界银行承认对发展迅速的中国农业的政策处方带来的副作用关注不够。 根据2008年世界银行的报告,对农业的投资是消除贫困和饥饿的最有效手段。
自由粮食市场将会以水泡告终
通过国际市场处理粮食安全问题的背后,有着极其漫长的好处链。 在垄断资本的支持下,玛格丽特·; 撒切尔于1979年就任英国首相,罗纳德·; 里根于198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明确了英美大资本谋求垄断国际市场的自由经济运动。 自由经济强调通过国际市场调节各种资源和商品,但包括粮食市场在内的国际市场不是自由市场。
国际粮食市场是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 的本能是逐利的,逐利的最佳途径是垄断。 简称abcd的4大跨国粮食商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兹( adm,美资)、邦吉( bunge,美资)、卡吉尔(美资)、路易·达丰)、佛资) ),垄断了全球粮食交易量的80%,美国、美国
国际粮食市场是脆弱投机的市场。 国际粮食市场本来就面临着人口增长、饮食高端化、异常气象频发、水资源枯竭、转基因作物普及、农药和化肥等投入价格上涨、生物燃料急剧增加、经济民族主义高涨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这些都是垄断资本的 最新的粮食危机是国际粮食商以粮食减产、诉求增加、库存下降为借口进行市场炒作。
国际粮食市场是一个严重的扭曲市场。 的粮食安全依靠市场调节的理论基础,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市场假说。 该假说认为,所有相关情况都体现在价格上,价格的变化诱惑着粮食供给与诉求的平衡。 但是,在粮食垄断资本的游说和压力下,作为世界重要粮食生产和出口目的地的美国和欧盟,持续且巨额的粮食补贴,严重扭曲了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体系。 目前,补贴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欧盟为40%,美国为25%。 欧盟的农业补贴每年达到320亿欧元,另外由于各种技术壁垒,牛肉和家禽的进口受到严格限制。 为了鼓励农民种植玉米生产乙醇,美国政府给予每加仑51美分的补贴,对进口乙醇征收每加仑54美分的关税。 在游说的压力下,美国规定,即使是对外粮食援助,也需要从美国农场主购买,用美国船运输。
粮食商品化的另一面是粮食的政治化。 粮食政治化除了粮食生产补贴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新体现就是在好处集团的积极推动下,美国政府鼓励转基因粮食的快速发展。 美国政府在1992年裁定,所有转基因植物和食品与同品种以前传入的植物实质上相同。 美国农业部积极参加了粮食寡头引发的基因革命,开发了在种子成熟前产生毒素,自动破坏种子植物胚的种子不育技术。 该技术可应用于所有植物种子,2007年获得植物基因表达调控技术专利。 农民采用美国转基因种子后,将不得不继续向孟山都等美国种子供应商购买新种子,成为美国种子企业的新农奴。
美国政府和粮食寡头利用阿根廷的经济困难和阿政要与美国的密切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初向阿根廷全面出售了拥有这种不育技术的转基因种子。 这样农业资源极其丰富,被称为世界粮食仓库的国家被美国粮食寡头牢牢控制着。 到2004年,阿根廷48%的土地用于转基因大豆的种植,种子和农药都从美国企业购买,因此粮食流通、储藏由美国粮食寡头垄断,仅10年阿根廷就失去了粮食自给能力,整个国家的农业经济彻底被美国粮食寡头统治。 美国粮食寡头利用阿根廷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影响世界。
1970年3月,美国国会成立了人口增长和美国未来研究委员会。 1974年,该委员会撰写了《国家安全研究第200号备忘录: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报告,认为粮食是国家权力的工具,可以用于实现美国的战术利益。 里根政府农业部长约翰·; 布洛克说。 “粮食是武器。 如果把各国绑在我们身上,他们就不会引起骚动。 美国中央情报局报告称,第三世界国家粮食短缺给了美国前所未有的力量… … 华盛顿对广大粮食短缺者实际上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 很明显,对美国政治家来说,粮食不仅仅是商品,是战术物资,也是政治手段。
美国利用本土和国外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价格控制能力和种子垄断培育能力,积极调控世界粮食供应和价格。 例如,美国农业部通过不断调整播种面积,防止了因生产过剩而导致的粮食价格下跌。 通过生物乙醇技术的突破,通过粮食和石油的关联,实行粮食和粮食的联动,将自己的粮食特点变为能源特征,直接影响粮食短缺的石油输出国。 基辛格博士的名言:如果你统治石油,你就会统治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粮食,你就会控制所有人; 控制货币,就可以控制世界。 今天美国既想控制石油和粮食,也想控制货币,控制整个世界。 这就是美国的战术。
跨国粮食商自由谋划中国粮仓
农业是弱势产业,粮食生产是弱势中的弱势产业。 粮食问题决不能用简单的市场调节来处理,也就是所谓的经济效率来衡量。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存在着通过市场处理粮食安全的想法,其中有些上升到政策,给中国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大豆的死亡就是典型的。
为了尽快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农业行业做出了巨大让步,中国承诺实现大豆油贸易自由化,取消关税配额制和准国家专营制。 大幅降低大豆进口关税,废除进口配额制。 由于美国种植转基因大豆,生产价格低,单位油高,还得到政府巨额补贴。 美国农民每生产一吨大豆得到的政府补贴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5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美元。 因此,相对于我国小农生产的有机大豆,美国转基因大豆具有明显的竞争特征。 1994年从中国进口的大豆只有5万吨,2005年为2600万吨,占世界大豆贸易的1/3。 中国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使本土有机大豆生产迅速萎缩,千万豆农不得不种植其他作物,或者放弃荒废的土地出去赚钱。
更严重的是,跨国粮食业者利用中国对国际大豆市场的依赖,通过一系列精心布局,一举击溃了中国大豆压榨和分销公司。 2003年下半年,美国宣布,为了以贸易赤字为借口不断提高对华贸易战,缓解紧张局势,中国将于2003年12月派遣代表团购买美国大豆。 在该声明发表之前( 2003年12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月平均价格为每蒲式耳7.7美元的中国公司大量买入时( 2004年3~4月),价格达到9.8美元。 中国采购后( 2004年8月),价格迅速下跌至5.9美元。 由于大豆价格的涨潮,中国在300万吨的采购上花费了15亿美元以上。 期货交易使许多中国油脂公司陷入困境乃至绝境,最终半数公司破产。 跨国粮食业者控制了国内油脂公司的60%、大豆压榨能力的近80%,在中国市场掌握了从大豆采购到仓储运输、油脂加工各个环节的主导权。 新加坡丰益国际占有中国小型包装食用油近85%的市场份额。 跨国粮食商控制中国国内大豆油后,国内植物油价格的波动越来越游离于中国政府的价格控制之外。
中国大豆沦陷后必须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这又是向国际社会谴责中国威胁的屁话。 2008年4月28日,德国《明英周》发表了“为满足中国和印度的食欲而努力”的文案。 中国人吃光了从拉普达河到亚马逊河的大豆市场,大豆种植加剧了森林的滥伐,使许多小农户纷纷破产,马托格罗索州的大片土地已经变成了绿色的沙漠,除了使用大量杀虫剂种植的单一作物以外什么也没有。 巴西的大豆生产已经
但是,大豆的死亡并没有唤醒中国人,即使是现在,偶尔也会听到自由经济精英的喧哗,只要有市场,一切都可以处理。 更多的调查、报道显示,跨国垄断资本通过游说、贿赂、课题扶持等多种方式,使中国相信,中国的粮食问题可以依赖自由市场、国际贸易来处理。 一家机构在福特基金的资助下,撰写了《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报告,批评中国政府维护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是18亿亩耕地的底线,大力提倡只要有市场,就不用担心买不到粮食。 多年来,福特基金一直处于东欧、中亚等彩色革命的重要背后,为中国学者和官员到美国自由圣地学习自由精神,在中国国内传达自由思想提供了慷慨的帮助。 这个基金的一位高层人士曾自豪地说,基金在中国撒下的自由种子发芽成长,到了收获的季节。
由此可见,跨国粮食经营者有其强大的资金特点、系列企业的品牌特点,并在全中国建立了营销和新闻互联网的特点,积极布局中国的粮食市场,但国内没有一家公司能与之抗衡。 目前,中储粮作为全国最大的粮源管理公司,拥有较强的实力,但没有粮食加工业务的中粮集团有加工业务,但无法管理粮源,销售网络也不够的民营粮油公司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2007年11月前,中储谷物出售了20万吨食用油储备,但食用油市场上没有溅起水花。 随后,调查显示,其中70%由益海嘉里( adm和丰益国际的合资企业)通过内部渠道买入后搁置。
从2008年开始,世贸组织结束了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流通行业的过渡期,跨国大粮食经营者开始进入中国粮食流通和加工行业。 国际金融机构的高盛企业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养猪,一下子收购了数十家专业养猪工厂,令人惊讶。 根据嘉吉企业的调查,由于中国肉类产品的诉求和加工公司的迅速增加,未来中国对玉米等饲料原料的差距增大,国内玉米库存下降,玉米进口必须大幅增加。 日本专家表示,美国在中国盛行养猪是为了扩大玉米作为饲料向中国的出口。 玉米可能是继大豆之后中国粮食沦陷的第二大行业。 益海嘉里集团已计划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收购粮食加工公司,并在江苏等省建立粮食储运公司。 丰益国际欲将巨额资金进军东北,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 在中国繁忙活动进一步扩大开放,与越来越多的国际接轨的时候,跨国粮食商已经开始在中国部署粮食战术,目的是将中国的粮食供求纳入他们管理的国际自由市场。
摘自《独立工会不存在:工会确定阶级角度保护工人免受利益集团侵害》蒋茜
由于所有制度的基础都不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工会的定位本身就有本质的不同。 工会历史表明,工会是劳资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劳资关系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一部分,实际上是所有制关系的具体体现。 因为生产资料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资源,管理生产资料的人,管理生产、分配、交换、费用等社会经济各个环节,从而成为这个社会政治上的统治者和意识形态上的主导者。 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构成了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成为决定社会基本性质和快速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那么,单纯离开由全制基础构成的社会经济制度谈劳资关系,讨论工会的定位,是简单盲目的。 实际上,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决定了什么样的劳资关系,什么样的工会地位?
在基于资本主义一切制度形成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是分离的,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资产阶级掌握着生产资料,由此形成了这个社会中的经济、政治统治者和意识形态主导者,它们通过对生产资料的掌握,占据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学研究的不是东西,而是人与人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与阶级的关系。 [8]中,资本中主义制度下形成的劳资关系从根本上体现了阶级利益关系,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剥削和剥削的关系,从而决定了劳资双方是对立和对抗的关系。 马克思去世后,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从对抗到相对缓和,经历了一点新的变化,但如果所有制的基础本身不变,由此决定的劳资关系的本质不变,变化的只有现象。 因此,工人阶级在这个环境中,从根本上说必然要求独立于代表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国家,以独立的群众组织存在,谋求政治和经济利益。
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公司存在的资本雇佣劳动关系被社会主义公司中的新型劳动关系所代替。 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享有与生产资料实际相结合的平等权利,消灭了资本的劳动统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劳动关系与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相比,本质上是和谐的、非对抗性的关系。 但是,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构想的共产主义所有制相比,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分工的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具有一定的间接性。 [9]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公有制生产资料的录用是通过公司进行的,公司是独立的经济主体,公司劳动者的好处和社会的共同好处有重要的差别,单个劳动力并不是自动成为社会劳动力。 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不是完全直接的自然结合,而是间接的有条件的结合,要通过劳动力与公司的双向选择来实现,这种双向选择既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因此,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虽然从根本上具有非商品性质,但在现象上具有一定的商品性。 这种特殊的双重属性是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关系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公司劳动关系要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体现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平等性、民主性、直接性和按劳分配关系,另一方面要体现公司和劳动力的自主性、独立性、市场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所有制结构都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全制结构这种多元化劳动关系的多元性和混合,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关系市场化的趋势。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会出现资本主义公司一样的劳资关系。 那么,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劳动关系,决定了我国工会定位的方向不仅代表了维持工人阶级的好处,也需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作为桥梁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和快速发展。
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工会领导人访华团时表示,由于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国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工人在中国的社会地位。 中国工会是重要的社会力量,其社会地位和作用可能大于美国工会。 [10]邓小平同志的话已经表明了中西方工会的本质区别。 因此,一切制基础的不同造成的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以及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根本不同,决定了工会定位的本质不同,也决定了我国工会的定位不能完全遵循西方工会的定位。
进一步推进工会定位应处理的几个问题
理论上,我们论证了当前工会的整体定位,处理了我国工会是什么的问题。 但是,如何有效发挥其职能,是工会存在的关键。 因为总体定位的确立是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但绝非唯一的条件。 由我国社会制度和工会性质决定的总体定位是工会定位本质层面的抽象规定,但这种抽象规定要由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的具体规定来体现和实现,就只能停留在空洞的理论层面 目前,我国工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由此而生。 因此,下一个关键是确定定位,如何在具体的环境中辩证地统一这两个作用,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化工会的定位。 要进一步落实工会的定位,需要应对以下几点。
1 .工会在所有不同制公司的具体定位的快速发展问题
工会整体定位所体现出的双重作用,理论上与我国所有工会相比,无论是公有制公司工会还是非公有制公司工会,都需要辩证地统一这两种作用。 但实际上,从目前工会的运作情况、工会成员的入会率、工会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来看,国有公司工会的快速发展明显优于民营外资公司的工会。 亊实说,近年来爆发的劳资矛盾、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蚀却无处申报等问题,大多集中在非公有制公司,因此非公有制公司工会肩负使命、发挥应有的作用十分迫切。 但是,它是一家需要工会力量的非公有制公司,很难快速发展。 到底在哪儿? 首先,民营公司、外资公司、合资公司的建设很难。 从企业广告主的角度来说,很多企业广告主在成立工会后,除了害怕劳动者形成组织合作对抗,抬高公司价格之外,在我国非公有制公司工会的成立不是强制性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广告主不愿意选择成立工会。 从工人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人带头建立,随着工会的推进,就不会深入人心,因此很多非公有制公司的工人没有确立工会的要求。 即使有人带头成立工会,如果没有正确的诱惑,确立的工会很可能不是我国合法的工会组织。 其次,一些非公有制公司成立了工会,但工会的作用难以发挥。 在一些民营公司,工会受到经营者的制约,如果遇到不听公司安排的工会主席,公司有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名义辞职,因此有些公司即使组建工会,也会不幸成为被公司束缚的装饰。 再次,工会工作人员在维权过程中得不到有利的支持保障,造成工会主席在维权过程中恶意报复等情况。
那么,面对目前非公有制公司的工会问题,2001年修订的工会法开始以不同的全制公司为对象,虽然该工会法根据1992年的工会法进行了修改,但当时的法令只是与公有制公司制定的进行比较,工会的职责、范围、权利等 但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制度,制度下的公司不同差别很大,工会职工要点承担的功能也差别很大。 如果用完全相同的工会理论面对不同的全制公司,工会的作用就无法得到比较有效的发挥,这也是事实。 因此,如何比较所有不同的制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公司,工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定位是下一个重要的考虑和快速发展的方向。
2 .工会如何解决整体优势与具体优势的关系问题
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各种社会集团的具体利益之间出现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 特别是当前优势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介于员工的具体优势、员工的具体优势和岗位的集体优势之间、员工的具体优势和整个国家的具体优势之间、工人阶级的具体优势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具体优势之间 从国际经验来看,片面强调一致性,忽视单个社会群体的优势差异,忽视整体优势和具体优势的差异,不仅使工会脱离群众,也使党和政府无法听到脱离群众的真实呼声,最终脱离群众。 当然,也不能单方面加强凋零的差距。 因为员工具体利益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也依赖于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 就像列宁说的,利用这些工人组织保护工人免受自己国家的侵害,也利用它们组织工人保护我们国家。 [14]也就是在社会主义鼎盛时期,工会一方面要保护工人阶级统治的国家不受侵犯,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工人阶级的具体利益不受国家官僚主义和其他社会集团的利益的侵害。
那么,工会在解决整体好处和具体好处的关系时,需要把握以上三点。 一是确定工会的职工副本。 工会是维护代表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这是工会确立的初衷,是工会工作的第一副本,离开了它,工会就会失去存在的根本。 二是确定工会就业依据。 工会在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同时,必须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不能通过牺牲或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来实现职工的具体利益。 其评价依据决不是某些领导人个人喜好或企业广告主自行制定的小规则,而必须基于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 第三,决定工会的角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社会集团之间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但在工人阶级的具体利益和其他社会集团的具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工会必须确定自己的作用角度是工人阶级的角度,这需要工会在法律框架下运用适当的方法,
免责声明:风暴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