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详解:延迟退休怎么进行”
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确定提出,将根据细调、灵活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逐步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为什么要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你怎么理解这些? 记者采访了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
推迟退休年龄有助于积极应对老龄化
金维刚表示,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确定,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基于4个方面的考虑: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加速老龄化趋势、增加受教育年限、劳动力结构变化。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其中与退休年龄直接相关的城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了80岁。 相比之下,我国员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在1951年明确后,有70年没有调整。 因此,有必要根据每个人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适当调整退休年龄制度,使两者能够科学一致。
2019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预计将达到18.1%,14、5期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 在老龄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如果不调整退休年龄,员工会变少,退休人员会变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受教育年数普遍增加,新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劳动者平均接受教育的年数达到了13.7年,开始就业的年龄逐渐落后。 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的缩短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的下降,特别是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高学历者集中的机构和领域,情况更为突出。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年开始减少,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同时减少幅度加大。 如果适时适度推进退休年龄延长政策,开发利用越来越大规模的老年人才,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参与率,改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状况。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进入轻度到中度的老龄化阶段。 这一历史性的转折,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因此,必须重复系统观念,从更高的层面进行前瞻性思考、全球规划、战术部署,实现早期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改革的节奏总体上是缓慢的,个体有自主选择空之间
纲要多次提出要逐步调整,灵活实施,大体上,怎么理解?
金维刚解体,一点一点调整,简单理解就是,推迟退休年龄的改革一步不进,采用渐进式改革,小幅度逐步实施,每年推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一个月,节奏整体缓慢。
改革前期,即将退休的人,只落后一个月或几个月,对个人的工作、生活影响不大。 年轻劳动者的话,延长的幅度有点大,但是到退休的时间很长,是10年、20年后发生的事情,那个时候的社会环境、生活水平、人们的健康状态、心理状态等发生了很多变化,个体也经过了比较多的时间调整和适应。
灵活实施,也就是延迟退休并不统一,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必须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空之间。 这也是推迟退休年龄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客观地说,无论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就业强度来看,还是从个人身体状况、家庭诉求和价值追求来看,都有很大的不同,由此产生的需求各不相同。 延缓退休年龄改革,应该充分考虑这种多样性的诉求。 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文化由来已久、历史沿革等情况,增加弹性因素,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期,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不同群体应继续保持退休年龄差异,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应协同推进
纲要多次建议分类推广,统筹兼顾,怎么理解?
金维刚认为,分类推广意味着推迟退休年龄不会跟上步伐,而是与目前的退休政策平稳挂钩。 我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女干部55岁、女劳动者50岁,政策不一。 实行推迟退休年龄的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的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 对于现有职业、地区、岗位不同存在的政策差异,改革后也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的有序联系,确保顺利过渡。
统一考虑,推迟退休年龄不能单兵突进。 退休问题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因此,延缓退休年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很多,需要统一规划、合作推进。 另一方面,过去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必须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进行相应的调整; 另一方面,延缓退休年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会、问题、挑战,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
例如,如何通过比较技能培训、就业支持等措施促进老年劳动者就业创业; 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者,特别是灵活的就业者给予社会保障补助金,如何大力支持再就业等。
人民日报记者李心萍
《人民日报》《2021年03月30日第02版》
本文:《“官方详解:延迟退休怎么进行”》
免责声明:风暴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