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诺再购买1000万吨美国大豆,这事儿要说清楚”
第7次协商变成了第7次协商+,但是还要多谈2天。
越来越多的实质性副本被释放,中美谈判距离缩小,接近目标。
但是,就这样,新的问题发生了。
你对中美可能达成的协议怎么看?
这个话题很大,非常富有争议。 从背景消息来看,中美之间达成协议的担忧越来越大。
恐怕我们做了太多的让步。
特朗普会见刘鹤副总理当天,美国农业部长官帕杜在推特上表示,中国承诺再购买1000万吨美国大豆。 特朗普转发了这条推文。
我想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定会很困惑。
大豆还在打贸易战对付美国武器,现在承诺购买这么多,这个太大了吧?
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个事件吧。
陶然笔记前的复印件中,提到过国家之间的贸易问题。 不管是打也好,说话也好,说起来都是用优点二字做的文案。
与其说谁输谁赢,谁输,不如说是意大利小,利远利近。
用大豆表示角度也好,释放善意也好,都是衡量好处的结果。
有三件事需要弄清楚。 这是中国的诉求、美国的诉求、中美之间好处的重合点。
从中国的诉求来说,我们的大豆市场缺口真的太大了。
我查过相关资料,我们国家每年有9000多万吨大豆,几乎90%左右的大豆会从国际市场进口。
进口大豆的主要两个用途,一个是榨油,另一个是加工饲料(用榨油后剩下的豆粕养猪)。
国内的大豆,主要是放豆芽,磨豆腐。 把毛豆弄凉的可能还有一点。
总之诉求差距太大,具体用途完全不同,进口大豆的多寡几乎不会影响国内大豆的生产。
年,由于中国和美国正在进行贸易战,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为8803万吨,减少了7.9%。
第一,美国的豆子进口量下降了,进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年中国大豆进口9553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258万吨,从巴西进口5093万吨。
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803.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7.9%。 其中,从美国进口1664万吨,减少49.4%,为18.9%; 从巴西进口6608.2万吨,增长29.8%,占75.1%。
可以看出,减少对美国大豆的诉求,目前无法完全找到替代对象,无法填补诉求的差距,差距太大。
而且,据说巴西大豆的成本原本与美国大豆相同,但去年贸易战爆发后,上升了很多。
从美国的诉求来说,他们的产量实在太多了。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大豆生产国,每年可生产1亿吨左右的大豆。
但是,在他的国内市场,不可能消费这么多大豆。
即使以美国人无用的精神制作,大豆的约一半也依赖出口。
去年,特朗普在开始贸易的战后,遭到了中国的坚决反击,美国豆农首当其冲。
豆子卖不出去,很难剩下,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腐烂。
在去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失去了众议院的控制权。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几个农业州的倒戈。
从中美之间优势的一致性来说,不同资源的存量决定了中美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互补性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
通常,这意味着你需要我,我需要你。
仔细看,当发生矛盾时,这种需求将成为价格谈判的条件。
再仔细想想,这个议价也应该以形成优势共识为目标,而不是以完全撕裂为目标。
进货量上升,和美国豆农好处的共识不是越来越多了吗?
多买的话,也可以为了国内的农业结构调整而空出时间和空之间。
当然,释放善意也并非没有限度。
谁再重复一遍,不买就行了。 (陶然笔记微信公众号() ) ) ) ) )。
原题:请好好谈谈买1000万吨的美国大豆
2019-02-23来源:澎湃
2019-02-24来源:陶然笔记原题:用大豆逻辑看中美贸易战
第七轮中美经贸高层磋商已是第七轮+、延长两天。
越来越多的实质性副本被释放,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丨陶然笔记
从大家的消息来看,我现在对达成协议有点怀疑。
美国人这么热情,我们没怎么让步吗? 要达到的东西不符合我们的根本好处吗?
普通人有这样的疑问。 当然身边的好处受到影响的人。
大家都很在意这个问题,我谈几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讨论问题要基于事实,首先让我们看看现在可以明确的事实中有那些。
我综合了一下,从特朗普会见刘鹤副总理到现在,几乎只有三个可以明确。
一是美方明确承诺再购买美国大豆1000万吨。
二是,穆努钦向媒体表示,中美双方达成货币协议。
三、特朗普希望最后成果的形式是共识,不是谅解备忘录。
这里面货币的东西是一句话,只能等越来越详细的发表了再讨论。
想达成共识而不是备忘录的表达,并不是说了没用的话。 从昨天赖特希泽的态度来看,这是不换药的事。
道理很明显,正如我们稍微理解的那样,如果协议必须由美国国会批准,就完全不需要像现在这样匆忙延长两天继续谈下去的方法。
关于买1000万吨的美国大豆,我昨天在别的文案里说了,现在也可以继续深入讨论下去。
其次,中美在大豆问题上各有不同的诉求,也有优势重叠的地方。
用大豆表示角度和释放善意,其实都是好度量的结果。
一是从中国的诉求来看,我们的大豆市场缺口太大了。
我查过相关资料,我们国家每年有9000多万吨大豆,几乎90%左右的大豆会从国际市场进口。
进口的大豆的用途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榨油,另一个是加工饲料。 用榨油后剩下的豆粕养猪。
国内的大豆,现在做豆芽是首要的,磨豆腐,可能对凉毛豆还有一点。
总之诉求差距太大,具体用途划分明显,进口大豆这一部分的诉求,不容易从国内替代。
年,由于中国和美国正在进行贸易战,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为8803万吨,减少了7.9%。
第一,美国的豆子进口量下降了,进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年中国大豆进口9553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258万吨,从巴西进口5093万吨。
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803.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7.9%。 其中,从美国进口1664万吨,减少49.4%,为18.9%; 从巴西进口6608.2万吨,增长29.8%,占75.1%。
可以看出,减少对美国大豆的诉求目前无法完全找到替代对象,填补诉求差距。
差距太大了。
而且,据说巴西大豆的成本原本与美国大豆相同,但去年贸易战爆发后,上升了很多。
二是从美国的诉求来说,他们的产量实在太多了。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大豆生产国,每年可生产1亿吨左右的大豆。
但是,在他的国内市场,不可能消费这么多大豆。
即使按照美国人的浪费精神制作,大豆的约一半也依赖出口。
去年,特朗普在开始贸易的战后,遭到了中国的坚决反击,美国豆农首当其冲。
豆子卖不出去,很难剩下,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腐烂。
在去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失去了众议院的控制权。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几个农业州的倒戈。
所以,买不买豆子,是美国人说话时非常在意的项目,也是可以交易的条件。
美国人很重视这个。 昨天,在美国农业部长帕杜在推特上承诺中国将购买豆子后,特朗普转发了这条推特。
第三,从中美之间优势的一致性来说,不同资源的存量决定了中美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你觉得没有吗? 互补性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
通常,这意味着你需要我,我需要你。
仔细看,当发生矛盾时,这样的需求会成为价格谈判的条件。
再仔细想想,这个议价也应该以形成优势共识为目标,而不是以完全撕裂为目标。
进货量上升,和美国豆农好处的共识不是越来越多了吗?
总之,主张互补性、优势重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这就是中美之间大豆贸易往来的逻辑。
第三,从大豆逻辑的角度来看,要认清中美贸易战的优势结构。
去年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不买大豆曾经是针对美国的武器。
目前,谈判步伐不断加快,购买大豆又成为展示谈判诚意的策略。
不是前后矛盾吗?
虽然矛盾,但有道理。
买大豆还是不卖大豆,打贸易战,比起谁输谁赢,谁赢谁输的问题,这是一个意大利小而利远的问题。
大豆的逻辑是国家利益的逻辑。
关键是看贸易战的本质,看这场冲突背后的中美利益格局。
陶然笔记本去年的复印件“醒醒吧! 无论会议的结果如何,人们都说美国取得了胜利”中,美国曾拆解过引发贸易战的三大原因。
处理贸易赤字,与中国国家竞争,转移国内矛盾。
现在,也应该加入选举的政治考虑。
以上四个原因是美国人发动贸易战的主要好处的需要。
我们应对贸易战,也有中国独特的优势需求。
《人民日报》去年9月11日有一篇文案:“放眼风物长宜,从强国兴衰规律看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 根据副本:
新兴国家在崛起的重要阶段,经常会发生守成国与国家利益的激烈冲突,无一例外都会受到有意的压迫。 这是必然要面对的增长烦恼,是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坎。
事实上,历史上成功快速发展的国家,都遵循着尽量不对抗,重点是加速快速发展,重点是不断壮大自己的快速发展规律。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眼前的美国是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中国应对贸易战的首要优势需求,无论是战斗还是说话,都不能让贸易战干扰我们的快速发展节奏。 尽量争取时间和空之间,争取战术机会。
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国家利益,也是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果。
大豆是买还是不买,多买还是少买,买了之后什么时候再不买,是遵循经贸协议这个大局,遵循这个根本的好处需求。
这样,我们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这个行业中,也必须遵循经贸协议这个大局,遵从这个根本的优势需求。
中美贸易战,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
在处理这件大事时,我们不仅身处自身加速发展的大局之中,而且面对世界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所面临的长时间性、多复杂性和艰巨性是前所未有的。
这特别需要我们看清好的结构,保持头脑冷静。
先把那个大的立起来,那个小的夺不下来。 【原题:用大豆逻辑看中美贸易战】
免责声明:风暴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