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完成对4327家金融机构评级 首次公布结果”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央行官网2日发布了这份报告。
报告书全面判断了去年以来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健性状况。 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完成了对4327家金融机构的首次央行金融机构评级。 评价结果分为1级1~10级,级别越高表示组织的风险越高。
年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完成了对4327家金融机构的首次央行金融机构评级。 评估结果分为1级至10级,级别越高表示组织风险越高。 969家银行机构的评估结果分布在1~10级。 其中,评价结果为1-2级的76家公司,占1.91%; 3~7级的3473家公司,占87.5%; 8-10级的420家公司占10.58%,其中235家为农村信用社,109家为村镇银行,67家为农村商业银行。
358家非银金融机构的评估结果分布在2至9级。 其中包括245家财务企业、25家汽车金融企业、22家费用金融企业和66家金融租赁企业。 评价结果为2-3级的35家非银金融机构,占9.8%; 从4级到6级的236家公司,占65.9%; 从7级到9级的86家公司占24.1%。
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采用金融机构的评级结果对金融机构进行差异化管理。 评估结果是评估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的重要依据,评估结果较差的机构可以采用高费率,采取补充资本、抑制资产增长、抑制重大交易信贷、降低杠杆率等早期矫正措施。 评级结果仍是mpa的首要依据,对于mpa不达标的机构,可以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动态差别准备金、窗口指导和逆向周期资本要求等方法,促使金融机构稳健经营。
根据金融机构的评级结果,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子公司还可以依法采取加强直接监测、风险预警、早期矫正和风险处置等措施。 对评级结果在8级以上的金融机构,将在金融政策支持、业务准入、再融资信贷等方面采取更严格的约束措施。
报告认为,年以来,特别是进入年中,世界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调整和变化。
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使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尽管如此,在世界主要经济区块中,中国经济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而且随着消除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展开,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改善,供给侧结构改革在众多复杂的环境中继续前进,中国金融体系
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和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特别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引发的经贸摩擦,对全球以及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外,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板块货币政策的调整,也有可能引起全球流动性紧缩,从而对新兴市场国家产生溢出效应。 在国内,我国经济金融体系多年积累的周期性、体制机制矛盾和风险日趋明显,经济运行中的结构矛盾依然突出。 调整体制机制要素需要一个过程,解决潜在风险需要一定的价格,任务依然艰巨。
报告指出,年全国金融实务会议召开,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快速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大政方针和高层框架,年底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步发展委员会,年两会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管体制也进行了调整。 新框架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切实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更加有效,以央行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和框架逐步建立,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加强。 在推进解决风险的各项政策时,金融监管部门也要充分观察,把握政策的节奏和力量,加强预期的诱惑。 年以来的一系列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宏观杠杆率暴涨势头得到遏制,金融风险总体平息,金融混乱得到初步控制,资本监管工作逐渐回归代理理财本源,债市刚性分配被有序打破,市场约束明显加强,金融机构合规性 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金融风险可控,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展望2019年,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在从高速增长向优质增长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可能仍会释放出些许灰色犀牛般的金融风险,但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大、坚韧等基本 与经济运行中的边际变化相比,要努力实现稳定就业、稳定金融、稳定外贸、稳定外资、稳定投资、稳定预期,坚决落实,解决稳定增长、结构调整、风险防范的关系。 可以预见的是,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协调性、比较有效性进一步加强,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度广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只会加快,不会放缓。 随着三大攻坚战特别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在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实施政策、精确拆除炸弹的基本政策指导下持续推进,体制机制风险逐渐得到平稳管理解决,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进一步提高,
附件: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pdf
免责声明:风暴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