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率先建成全球量子通信网”
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率先建设世界量子通信网
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
■赵金龙、王晓亮、中国军事网记者邹维荣
人物小传,人物小传
潘建伟,男,1970年3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人,浙江省磐安县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他41岁当选为最年轻的院士,42岁获得国际量子通信大奖,45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带队取得的成果9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10大科技进展信息,1次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10大科技亮点,3次入选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3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要事项。
8月16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世界上第一颗实现了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建立了天地一体化的量子秘密通信和科学实验体系。 世界上第一本绝对不会被切断、破坏、复制的密书诞生了。 发射前夕,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会见了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并就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等相关前沿科学技术问题采访了他。
天知地知,你我都知道的秘密信已经不是神话了
以前流传下来的通信加密和传输的安全性依赖于很多复杂的算法。 潘建伟介绍说,以前流传下来的加密手段,就是依靠所谓的计算复杂性和复杂性。 但是,随着计算能力的增加,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读。 量子通信利用基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利用微观世界的最小单元,实现原理上无法破解的奇迹。
接受采访的潘建伟告诉记者,量子通信的基本特征是利用微观世界的最小单位,例如15w灯泡,每秒发射一点能量。 用放大镜看,它由小粒子组成,大致每秒可以释放百亿个小粒子。 如果在量子通信中将这个小粒子用于信号,就不能分割成一半的小粒子,不能像水分子那样分割成水分子的一半。
如果有偷听的人,就会拿起光子,或者有拍照拷贝的人,无论如何都会影响状态。 潘院士表示,与之前流传下来的计算相比,无论多么高级的秘密通信,只要通过现在的电话线、无线、光纤等通信设施,都有可能被破译和窃听。 在计算能力惊人的量子计算机面前,过去流传下来的密书就像在裸奔一样。
量子通信计划在广域网上推广京沪干线并于今年下半年交付
根据本公司迄今为止的解读,8月,我国将发射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科学实验的目标是最终建立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
潘建伟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他们在国家支持下进行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目前,城域网已经运用得稍微好一点,未来将逐渐向广域网推进。
据了解,卫星成功进行多项实验后,天地一体化量子科学实验系统将正式投入运行。 预计今年下半年交付的京沪干线大规模光纤量子通信主干网工程将是广域光纤量子通信互联网的实际运用。
该项目将建成千公里级高可靠性、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互联网,建设大规模量子通信技术验证、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平台。 将量子卫星与京沪干线相结合,初步构建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中国还发现,相继发射多颗量子卫星,目标是在2030年前后建设全球化的广域量子秘密通信互联网。 这个互联网由围绕着世界,交织在一起的一系列粒子构成。 这样的互联网可以确保人们安全地共享密钥,同时也可以可靠地发现窃听的企图。
主动控制微观世界专用量子计算机有望在十年内上市
有观点认为量子计算在30年内会带来欧洲工业革命那样的巨大变化,对此潘建伟认为,目前欧洲、美国的同事认为第二次量子革命即将到来,通信比较好地反映了新闻安全和网络安全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都属于量子控制技术范围的潘建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实现单一离子的引出、控制和相互作用,积极控制微观世界的能力逐渐增强。
目前,全世界的计算机计算能力非常弱。 潘建伟预测,不到10年左右,他们就能制造出专用的称为量子计算机或量子模拟器的计算机,在某些计算能力上比目前最快的以前传入的计算机快了百亿倍以上。
我们想把国内特色力量集中在一起开展这项工作。 潘建伟也表示,通用量子计算需要更长的时间,可能是30年或50年,他认为这是非常有趣的,但涉及所有行业。 例如,计算最小的零件、超导的芯片、微纳加工、电子学、集成、软件、算法等。
(中国军网酒泉8月16日电) )。
免责声明:风暴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