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风暴分类目录网的编辑 人员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31
  • 快审网站:0
  • 待审网站:0
  • 文章:8042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发布日期:2021-06-08 16:06:01 浏览:

  

2009年新的医疗改革被赋予了很多希望,但6年的执行效果不令人满意。 其首要原因是公益医院的创收机制没有改变。

文/本刊记者董光耀

北京大学朗润园,这里曾经是清朝内阁、军机处会议的地方,现在是北京大学国家快速发展研究院的办事处所在地。 朗润园中8平方米的房间是李玲的办公室,里面堆满了书籍和资料,就像中国医疗改革的缩影。 又重又杂。

作为北京大学国家快速发展研究院的教授,李玲的研究行业是卫生经济学,大众对她更了解的身份是中国医改行业的专家。

2003年,李玲离开生活了17年的美国,放弃了马里兰州立大学的终身教职回到了中国。 她目睹了美国医疗费昂贵,也看到了医疗卫生过度市场化后对国家的负面影响。 李玲不希望中国重蹈美国的覆辙,她参与中国的医疗改革,强烈呼吁中国的医疗改革回归公益。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李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来源于报告。 2006年6月,李玲关于宿迁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及其观点,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从2000年开始,安徽省宿迁市将134所公立医院的产权出售给民间资本,医院从公立变为私营。 当地政府对此感到自豪,认为改革可以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费,取得成功,延伸到宿迁模式。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李玲对宿迁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宿迁医改失败,完全不符合医疗客观规律,无法继续快速发展,应回归公益性。 随着最近宿迁宣布建设公立三甲医院,李玲当时的结论成为现实。

2009年,中国发表了新的医疗改革方案,强调公益性和政府投入。 这正是李玲最希望中国医疗改革的道路。 但是,在新医改推进的过程中,李玲认为许多具体措施没有触及核心医院的创收机制,中国医改再次来到十字路口,还需要壮士断臂。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过去的医疗改革失败了

《中国投资》:/S2// S2/1/S2 /月月29/S2///S2/

李玲:《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制度规划纲要》是医疗改革的一大进步,但上市太晚了。 这个计划应该在2009年新医疗改革开始的时候出台,它是医疗改革的依据。

大多数人认为所有事件都可以依赖市场来处理,这是误解。 特别是在医疗行业,所有国家都制定了合理的快速发展计划。 对个体来说,发生重大疾病的概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大病,个体的能力就难以应对。 但是,对一个群体来说,例如每万人中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是可以预测的。 因此,医疗卫生资源需要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合理规划。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反过来说,医疗行业没有计划是可能的吗? 像普通百货公司和餐馆一样,你想开多久? 很明显不能。 在正常业务中,客户的诉求由客户自己决定,客户拥有自主权。 但是,面对医疗,客户处于新闻的弱势地位,没有自主权。 医疗市场是强势的销售市场,患者的选择权很小。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所以,国际社会承认不可以盲目建设医院,医生不可以随便培养。 在患者处于弱势地位的前提下,如果社会增加住院床位,住院患者人数就会增加,医生就会造就患者。 完全开放医疗市场,开门办医院,把医院等同于常规服务业,是违背人类社会快速发展规律的,不符合医疗领域的特殊规律。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制度规划纲要》是指规划医疗快速发展,防止过度市场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医疗改革指明方向。 当然,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执行。

《中国投资》: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 2009 年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我国的医疗改革是3

李玲:纵观60多年来中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事实上,我们的医疗、健康水平高于收入水平。 但是,前后30年(以1978年为界)走着完全不同的道路,各有利弊。

如果只以健康指标来衡量的话,后30年远远低于前30年。 前30年的平均寿命预计从35岁增长到68岁。 此后的30年,从1978年到2003年,人均预期寿命只增长了3岁,达到71岁,这一增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同时远远低于快速发展中国家。 68岁再增长可能不容易,但香港、台湾、日本基数比我们高,其增长率比我们快。 2003~年,10多年又增加了3.5岁,增加到了74.5岁,所以这10多年的快速发展又很快。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所以,我们国家在最初的30年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我们走出了新的道路。 1949年,中国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政府通过社会建设聚集民心。 我们党利用组织化的力量,分担风险,同时利用组织的特点,在农村和城市走适合各自优势的道路。 总的来看,当时国家对医疗行业的定位是福利事业,目标是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具体来说,城市是事业单位,12000人的工厂有医务室,也有小型医院。 医务室的医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医生。 他们大多从卫生学校毕业,可能在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特别是在工厂,这些医务室将尽早消除与职业病相关的威胁因素,减少发病。 在农村,是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赤脚医生制度。 中国人创立了世界上最便宜的医生。 赤脚医生有工分,用的是草药和银针。 他们的工作要点也是维持健康、早期预防,并不是生病后才能治病。 中国人在那个时候创立的制度,正是当今国际最先进的理念——预防为主。 思路很清晰。 医疗的重点不是看病,而是减少疾病。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1978年以后,经济开始改革,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稍晚,到了80年代中叶,医疗行业开始改革,医院逐渐上市,开始盈利。 80年代以后的医疗改革,应该说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当时城乡改革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解散后,国家税收大幅下降,无法养活医院。 这些只能作为短期政策、方便发挥作用,但很遗憾,方便至今仍未改变。 这也是目前医疗改革的最大困境。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新的医疗改革实际上开始于2003年,sars的发生是个转折点。 那场灾难之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 当时医疗改革的重点是回归公益性,建立涵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城乡人民都显得病、病、好。 石破天惊,这些话已经被淡忘得太多了,这个医疗改革的理论和方向都是正确的。 但是在最终的执行过程中,一点结果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中国投资》:站在全球的立场上,中国过去60多年的医疗改革的总体情况如何? 什么级别?

李玲: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在阿拉木图举行过年会。 那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会。 在那次大会上,国际社会高度认可中国建国后医疗体制的完善,认为中国处理了许多国家面临的医疗问题,迈出了快速发展中国家的道路。 在中国成功经验的鼓舞下,当时参加各国的政治家们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以2000年前实现健康状况为首要文案。 这有两种翻译:人人享有健康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 其目的是宣传中国的经验,此后,许多快速发展中国家学到了中国的经验。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但是,历史的奇怪之处在于,1978年中国开始转型,国际卫生组织最推崇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赤脚医生队伍于1978年开始瓦解。 因为这个制度依赖于集体经济,一旦没有了集体经济,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直到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年会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医疗改革的评价是,中国从世界最好的医疗模式,成为世界排名倒数第四的模式。 在健康和公平方面,我们的国家比非洲的一点点国家都差。

2000年以后,世界上没有一个会议对世界各国的医疗改革进行权威性评价。 但是年左右,世界银行曾派遣代表团到中国。 他们调查了许多城市,结果发现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所有医院都在盈利。

迫切需要恢复公益性

《中国投资》:据说目前我国医疗服务面临着社会公正性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您认为我国医疗体制目前急需处理的重要问题是什么?

李玲:最核心,最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是医院不要成为盈利的工具,从而回归公益性。 医疗卫生行业有其自身的快速发展规律,首先是医患双方新闻的不对称。 医疗提供者处于天然的垄断地位,如果提供者获利的动机过多,医院总是可以获利,损害患者的利益。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也就是说,在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家探索的医疗卫生规则不能将患者作为创收手段,医院不应该是商场。 医生应该恢复到治病救人的天职,药品也应该恢复到治病的本质。 现在很多国家的医疗改革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不能再逆行了。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比如2000年,安徽省宿迁市卖掉公立医院开始卫生改革。 2003年,该市最大的公立医院宿迁市人民医院成为民营医院后,宿迁市成为全国唯一只有民营医疗机构的城市。 理论上讲,宿迁医疗改革是完全市场化、完全竞争,有500万以上人口500多家医院,但也是恶性竞争和过度竞争。 竞争激烈是抢医生,有好医生,就会有大量患者来医院,所以医生跳槽很频繁。 现在宿迁的医疗技术水平正在下降,患者要去附近的城市看医生。 不得已,宿迁宣布重新建设公立医院。 实践已经说明:医疗改革不能完全市场化。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中国投资》:对于私募股权开设的私立医院来说,他们更难走向公益性。

李玲:中国民间资本办医院,始于1978年。 现在,民营医院的数量超过公立医院,大部分民营医院都是专科医院。

中国的民营医院门槛也非常低,只要有资金就可以进入。 我经常说的是,民营医院的春天被自己破坏了。 因为,早期的民营医院过分追求利润,欺骗了患者,导致了信用的丧失。

放眼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开放医疗卫生,完全依靠资本赚钱。 民营医院发展顺利的国家,并不是把民营医院当作盈利的工具,而是民营资本以慈善活动为目的开办医院。 这需要进行一系列制度设计,以吸引民办医院非营利。 例如,继承税如果进行慈善活动可以免税,但作为遗产将支付给大部分国家。 这样的制度为民间资本进行慈善事件,提供了回馈社会的强大动力。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S2 )《中国投资》)去年,有人没钱治病在家自己断腿,或者在家自制医疗器械。 这几年,在重病家庭没有钱不能医治境遇,感到心痛。 这些家庭大多是农民和城市贫困者,为什么每年国家不断增加的医疗支出没有帮助这些最有需要的人呢?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李玲:这是另一个急需改变的问题,是医疗健康的公正性。 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人均预期寿命为82岁,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甘肃、青海等农村,人均预期寿命非常低,这种差距越来越大。

其实,我们现在医疗资源很丰富。 年,我们的医疗支出已经占gdp的近6%,近3.6万亿元。 2008年,这个数字还是1.2万亿美元。 这么大的投资,实际上足以让中国实现全民免费医疗。

来看,香港、台湾的医疗投资大致只有gdp的5%,但香港建立了高水平的免费医疗保障体系,台湾是全民保健体系,我们现在花的钱越来越多,但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最大的理由是,我们浪费了大量的钱,没有13亿人口共同生活的制度建设。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现代社会建立的各种保障制度,实际上起到了同舟共济的作用。 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分担风险的能力应该很强。 但实际上,我们把大海变成了小池塘,中央应该统一的医疗筹资系统变成了县级单位。 这就降低了基层群众的保障水平,个人要承担很大的部分。 根据我们的估算,平均50%的医疗费需要自己支付。 所以,现在异地清算也没有意义。 场外清算的背后是零碎的筹资系统。 这就像欧盟,统一了货币,但财政系统不统一。 我们现在统一了清算,但是筹资系统不统一,地方政府受不了。 边远地区的患者来北京看病报销。 北京是什么费用,边远地区是什么筹资水平,他一个人要吃当地很多人的医疗保险。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因此,应该废除所有医疗保险费,改为医疗保障税,形成全国统一,池塘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越高。 新农合现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中央必须统一管理新农合的钱,直接分配到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运营价格、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医疗改革的回答

《中国投资》:我曾说过,中国医疗改革的答案在建国前 30 年。 你有什么政策建议? 社会需要做那些努力吗?

李玲:中国医疗改革的答案是建国后30年前。 这句话其实不是我说的,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玛蒂亚·。 森先生说的。 2005年左右,他来北京做讲座时说,不必到处寻找中国医疗改革的答案,只要翻一下历史就行了。 但是,由于历史在不断地向前快速发展,我们认为既不能简单地回到过去,也不能回到过去。 正确的方法是公平公正地看待中国60多年来的改革,合理吸收前面的好,不要用坏。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对政策来说,政府保障民生是政府无法逃避的基本责任,医疗改革是改变政府。

我们今天面临的医疗改革的困难,就像当时我们把医生推到海里,把乖猫变成老虎一样。 现在,我们需要设计一套政策机制,落实政府的医疗和管理职能,使医生能够恢复到治病救人的天职。 公立医院不能增加收益。 收支两条线,足够了。 如果这个核心点不变的话,政府投入就会变成政府买单的市场化。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美国是政府买单的市场化,每年产生的巨额医疗费,政府之所以承担大部分,是因为美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制度在盈利。 政府不断增加投资,就是要使这条利益链茁壮成长,越培育越肥沃。

我们的医疗改革到了今天,必须要问谁为13亿人负责。 这个问题至今未得到处理。 在医疗保险水平本来就不高的情况下,不控制医疗费,人民就更看不起病。

《中国投资》:你认为中国医疗改革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李玲:我一直努力的目标是建设健康的中国。 中国未来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健康的。 人类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商业、新闻社会,下一个竞争的顶点是健康。

从社会快速发展的规律来看,所有人都想健康地生活。 老龄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老年人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医疗。 医疗费的支出可以从几十元到几十万、几百万,只是这些巨额医疗费拖累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上千万人不可重蹈覆辙。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如果地球上的资源不能支撑中国每个人的平均gdp赶超美国,那么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放在健康行业。 如果13亿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超过美国,中国实现健康的梦想,就能实现中国的梦想。

因此,中国必须利用自身的政治制度、文化等特点,建立全民终身健康维护体系,尽量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使老百姓不生病或生病。 经济、社会等小政策的制定也应充分考虑人民的健康,不要过度重视gdp。 这是国际上最新的理念。 是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

“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本文:《“李玲:中国医改仍未触及医院创收机制 应回归公益性”

免责声明:风暴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